唐代的渤海国,为何就突然消失了?
《新唐书》中对渤海国介绍:“南比新罗,以泥河为境,东穷海,西契丹……地方五千里”。
地跨黑龙江,吉林,辽宁,朝鲜,历经200多年的“海东盛国”,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就被契丹灭国,随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导致渤海国迅速灭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一:渤海国与唐朝不同时期的关系
唐高宗时期,唐朝和新罗联合消灭高句丽,将依附于高句丽的部分靺鞨人迁往辽东。渤海国的缔造者大祚荣部族也在其中。
武周时期,唐朝军力下降,对外战争难以获胜。经历过营州之乱后,无法控制辽东局势。突厥和契丹与武周反目之后,东北和内陆的通道被切断,大祚荣在辽东建立***
唐玄宗经历***盛世之治,国力大盛。大祚荣称臣,被册封为渤海郡王,成为唐朝辖下的藩属***,还派臣子多次朝拜唐玄宗。
安史之乱后,唐代宗无能力控制东北区域,便下诏升渤海为国,册封大钦茂为渤海国王。
唐宪宗时期,唐朝经历元和中兴,渤海国大仁秀继位,国势中兴,并步入全盛时期。后来经历三代稳定局面,形成“海东盛国”。
二:渤海国的历史发展
渤海国是唐朝前期东北地区以粟末靺鞨为主体建立的的地方民族***,其实力最强大的时候,统治区域囊括今吉林和黑龙江大部、辽宁一部,以及半岛东北部和远东太平洋滨海地区,疆域面积近100万平方公里,下辖5京、15府、62州、130余县,人口超过300万,被誉为“海东盛国”。
渤海国的建立与武则天时期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叛乱有直接关系。公元696年,契丹人李尽忠在营州发动反唐叛乱,迁居于此的靺鞨人也卷入其中。武则天派兵讨伐,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率众在天门岭击败唐军,回到靺鞨故地。698 年,大祚荣在位于牡丹江上游地区(今吉林省敦化县一带)筑城而居,自号为王建立“震国”。
公元713年,刚登基不久的唐玄宗派使臣崔忻前往靺鞨故地招抚大祚荣,册封后者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接受了唐帝国封赏的大祚荣表示臣服,遂除去靺鞨号,改称渤海,渤海国由此正式得名。从大祚荣自立为王到公元 926 年为契丹所灭,渤海国共存在了228年。
需要说明的是,渤海国严格来讲属于唐朝中央***统辖下的半独立诸侯国——自大祚荣接受唐朝册封并确立君臣隶属关系开始,之后的渤海国历代郡王每经更替,都要向唐朝求封。
同时,渤海国不断派使臣前往京城朝贡,贡品包括虎皮、熊皮、海东青(猎鹰)、马、人参、牛黄、 麝香、紫瓷盆、玳瑁杯、玛瑙器,还派留学生赴内地汲取文化知识、学习典章制度,选拔宗亲贵族前往唐廷充当宿卫(这在当时可是一项很高的荣誉),就连其从上至下的统治架构与封建制度,也都基本上照搬自唐帝国(比如同样在中央设三省六部,以及各下属台寺院监局)。
通过与唐帝国的全方位交流,渤海国引进了先进的历法、铁制农具、优良农作物***、彩釉制陶和造船技术,其畜牧业、渔业、农耕经济、矿藏开***及冶炼业、陶瓷制造业、造船航海、海陆贸易、文学艺术都有了长足进步。当时的渤海国通行汉字,儒家思想主导社会潮流,涌现出一大批文化素质很高的饱学之士,其中不乏到唐朝参加考试并高中进士的佼佼者。
然而,渤海国在度过自己的鼎盛期后,也不可避免地陷入统治集团分裂腐朽、民怨沸腾、内忧外患交织的衰败困境。特别是随着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渤海国失去了自己惟一的靠山,而当时契丹人的势力却在东北地区逐渐壮大起来。
唐朝时非常强大,产生了“万国来朝”的盛世,许多国家都依附于唐朝。而在唐朝的诸多属国当中,有一个属国十分特殊,它的建立者曾经的国家被***灭亡,这些遗民却重新建立起一个国家,并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而这个国家就是渤海国。
在隋朝时期,高句丽就成为中原王朝巨大的威胁,它与契丹人联合,时常侵扰辽东地区。从隋炀帝三征高句丽,一直到唐高宗东征,两朝三位皇帝付出巨大的代价,终于将高句丽灭亡。
高句丽是朝鲜半岛北部最为强大的国家,有许多民族与***都曾依附于它,比如粟末靺鞨部。高句丽灭亡以后,唐朝为加强对朝鲜半岛北部以及辽东地区的管理,将高句丽遗民以及粟末靺鞨部等依附于高句丽的民族大量迁往辽西营州。而渤海国的缔造者大祚荣就诞生于这一时期。
营州是唐朝在东北的中枢重镇,高句丽、靺鞨人、契丹人、突厥人等众多民族都在这里生活,而这也导致营州的局势非常复杂,民族问题十分严重。696年,契丹首领李尽忠叛周,杀死营州都督,掀起“营州之乱”,而大祚荣的父亲亦带领靺鞨人支持李尽忠反周。
武则天听闻营州发生叛乱以后立刻派出大军前往平乱,李尽忠战死。李尽忠失败以后,大祚荣的父亲乞乞仲象率领靺鞨人东逃,与他们一起东迁的还有大量的高句丽人和一部分***、契丹人等。在东奔的路上,乞乞仲象去世,大祚荣率领部众继续东奔。突厥可汗与武周反目以后,大祚荣趁机在东牟山一带建立***,而这正是渤海国的前身。
唐中宗继位以后,派人招抚大祚荣,大祚荣接受,自此他的***成为唐朝的属国。唐玄宗继位以后,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而这也正是其国号的由来。
渤海国与唐朝的关系非常复杂。大祚荣在位时期,两国和平相处,渤海国多次向唐朝朝贡,而唐朝也为渤海国输送了大量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大祚荣的长子大武艺继位以后,他多次对唐朝用兵,引发两国战火。直到大武艺的儿子大钦茂继位以后,渤海国重新向唐朝朝贡,两国关系和好如初。大钦茂派出使臣与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先进的文化,他还模仿唐朝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渤海国(698年—926年)是于公元698年到926年、以靺鞨族人的粟末部人为主体民族的君主制、多民族***,建国者为大祚荣。渤海国的疆域包括为现今中国东北部、朝鲜半岛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
大祚荣时期以粟末靺鞨、白山靺鞨为核心,力图团结伯咄、安车骨等各部靺鞨。大武艺时期,渤海施行北进政策,尤其对黑水靺鞨的进攻,尽管一度受到挫折,但渤海的***得到了巩固,疆域扩大。大钦茂时期,渤海终于实现了对拂涅靺鞨、铁利靺鞨、越喜靺鞨、虞娄靺鞨的内部兼并。
公元755年左右(天宝末年),文王大钦茂仿效唐的五京与都城制度,将渤海国都从“旧国”(今吉林省敦化市敖东城),迁徙到了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镇),三十余年后,又将国都陆续迁至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省珲春八连城),其间曾以中京显德府(今吉林省和龙西古城)作为国都。
渤海第五代成王大华玙,在公元794年至795年,将渤海国都从东京龙原府迁回上京龙泉府,直至渤海灭国。公元926年靺鞨国被辽朝(契丹)所灭后,其北部绝大部分领土被辽朝吞并,以其地为东丹国;一小部分南部领土则被高丽吞并。
渤海的灭亡是由于大契丹国的兴起,对渤海发动进攻。926年契丹灭了渤海后,先是建立起了东丹国,契丹太子耶律倍任东丹国人皇王,不过以贵族为首的渤海人民大张旗鼓亡命高丽,928年十二月,耶律德光升东丹的东平郡为辽国南京(今辽宁辽阳北),强行自天福城徙东丹人民充实东平郡,天福城遂空。
在回答问题前,先申明下,渤海国不是突然消失的,它与历史中灭亡的其他国家一样,都是毁灭于战火之中。
渤海国的成立
渤海国的前身是粟末靺鞨部,其依附于高句丽生存,在5世纪的后期,粟末与高句丽发生了冲突,并在冲突中逐步处于劣势的地位。为了不被高句丽消灭,整个粟末靺鞨部在他们的首领突地稽的带领下发生了大规模的逃亡。他们逃到了隋朝的辽西地区,隋朝很宽容的接待了他们,并为其设置了辽西郡。
唐高宗时期,唐朝与新罗联手将高句丽消灭掉了,为了防止遗留的高句丽***发生叛乱,唐就把粟末靺鞨部以及高句丽的人强行安置在辽西营州。
之后,营州便时不时的发生叛乱。到了武周时期,营州的叛乱越来越激烈,很多部落联合起来反周,粟末靺鞨部也在其中。当时安置在营州的多部落多,叛乱的规模很大,也很混乱,在突厥与武周发生战乱时,大祚荣审时度势,乘乱带领部落在东牟山建立了***,渤海国就此成立了。
渤海国国名的由来
唐中宗复位之后,唐朝派人向大祚荣发出了招抚,其接受了招抚,并向唐称臣。到了玄宗时期,便将大祚荣赐为渤海郡王、左骁卫大将军,“渤海”便至此成为了其国号。
渤海国的消失
公元8***年至925年期间,渤海国内部很不太平,内部斗争严重,先后发生了争长***、争抢宾贡名次***、派日本人员不归***、渤海的部分贵族投入高丽***,到925年,渤海国内部的矛盾已经十分的尖锐了,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窥伺渤海国已久的契丹乘机发起了攻击,契丹的首领耶律阿保机率领了大部队亲征渤海国,此时的渤海人心散乱,根本无力还手,第二年渤海便宣布了投降,至此渤海国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渤海国的消失正好印证了那句古话“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内部不和,消失是迟早的事。
唐代有多少位皇帝啊?分别有哪些政绩啊?
1、唐高祖李渊(唐朝的开国皇帝)。
2、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之治):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样板皇帝,伟光正,高大全的化身。
3、唐高宗李治:
在怕老婆方面,李治绝对是千古一帝。
4、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皇后,后为周则***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中宗李显(武则天之子,软弱,没实权,无特别的治国才能)
6、唐睿宗李旦(武则天之子,没实权,无特别的治国才能)
7、唐玄宗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