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都有谁,他的父亲和儿子是皇帝自己却不是?
像这种“你儿子不如我儿子,我爹赛过你爹”的情况,一般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太子没熬过老爹,皇太孙即位的;一种是皇室绝了后,只能从近支亲王里面过继的。前一种比较少见,后一种则主要在王朝末年,皇室血脉不兴的时候比较多见。
明代以前,这种情况比较多见,但是有名的不多。自明朝以来,这类倒霉的皇子总共有三位,而且个个有名:
1、明兴宗朱标:他的父亲和儿子在中国历史的名气都相当不小,一个是大明太祖朱元璋,另一个是建文皇帝朱允炆。作为朱元璋最器重、最喜欢的儿子,朱标是被寄予厚望的,也是被当作毫无争议的储君而重点培养的。只可惜天不永年,朱元璋还没死他就翘了辫子。倘若朱标能多活二十年,什么靖难之役就都不会存在了。
2、明睿宗朱佑杬:身为宪宗皇帝皇子的他,本来和他儿子一起是无论如何也轮不到有皇帝称号的,但是他哥哥孝宗就一个独苗,这根独苗当了皇帝后还没来得及留后就死了,所以只能从最近的安陆兴王家里过继来朱厚㷓当皇帝。再加上大礼仪***那么一闹,死了好久的朱佑杬就莫名其妙地当上皇帝了。
3、醇亲王: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光绪的生父,宣统的祖父。他比明朝那两个还惨,爹、儿子、孙子都是皇帝,就他自己不是皇帝。之所以他的儿孙都当上了皇帝,主要是因为他的大侄子同治死的早还没儿子。掌权的慈禧就只能找她的侄子兼姨侄、也就是醇王的儿子来即位。结果光绪也没儿子,就只好再找醇王的孙子来接班。慈禧盯着这一只羊薅羊毛,也实在是没谁了。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三百多位皇帝,一般情况下都是子承父业、兄终弟及,但是总有一些例外的情况出现。历史上的不少皇帝,因为政治斗争以及其他原因,或者寿命短暂、或者无子嗣等情况,就出现了先帝死后,无自己的子嗣继位。这样下一任皇帝就会在先帝最近的血统中选择一位品行高尚、能担此大任的人来做下一任皇帝,这样就出现了题目中所说的情况。
1.清河孝王刘庆(78-107),汉章帝刘炟第三子,子汉安帝刘祜。
2.吴敬王司马晏(281-311),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三子,子晋愍帝司马邺。
3.北魏恭宗景穆皇帝拓跋晃(428—451年7月29日)(死后追尊),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长子,子北魏文成帝拓跋浚。
4.北魏肃祖文穆皇帝元勰(473-508)(死后追尊),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第六子,子北魏孝庄帝元子攸。
5.北魏穆宗武穆皇帝元怀(488-517)(死后追尊),北魏孝文帝元宏第五子,子北魏孝武帝元修。
6.南朝梁武烈世子萧方等(528 - 549),梁元帝萧绎长子,子南朝梁皇帝萧庄。
7.辽义宗耶律倍(899-936)(死后追尊),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长子,子辽世宗耶律阮。
最著名的就是清朝醇亲王奕譞,还有明朝的太子朱标,蒙古帝国的托雷。醇亲王奕譞,作为咸丰皇帝的弟弟,奕譞与慈禧太后关系亲密,因为他的嫡福晋就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恭亲王奕訢在“甲申易枢”后,被慈禧清出朝堂,醇亲王取而代之。同治帝载淳因为感染花柳病英年早逝,绝嗣而终,慈禧太后抱养醇亲王儿子载湉入嗣,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
醇亲王奕譞,父亲是道光皇帝旻宁,哥哥是咸丰皇帝奕詝,儿子是光绪帝载湉,侄子加外甥是同治帝载淳,孙子是后来的宣统帝溥仪。
明朝懿文太子朱标,他的父亲是明太祖朱元璋,儿子是明惠宗朱允炆,而他自己英年早逝没做过皇帝。正史记载,朱标是朱元璋的糟糠之妻马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明朝建立后就被册立为太子。
朱标慈仁殷厚,温文儒雅,也很有治国理政的才能,深得朱元璋关心,然而却英年早逝。朱标死后,朱元璋并没有将皇位传给其他儿子,反而直接册立皇太孙,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并且追封朱标为“孝康皇帝”。
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嫡幼子托雷,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成吉思汗虽然不是“皇帝”,但是作为蒙古帝国的缔造者,只是称呼不同,俨然就是个皇帝。因为“幼子守灶”习俗,托雷也没有成为蒙古大汗,但是他的儿子们却非常出色。
托雷的长子蒙哥,是蒙古第四任大汗;四子忽必烈成为元世祖,开创元朝;六儿子旭烈兀灭***帝国,建立伊尔汗国;七子阿里不哥也做过蒙古大汗,与忽必烈争位,最终失败。
提起中国古代皇帝,那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王朝史诗。
自秦始皇嬴政一统六国,自诩“德兼三皇、功盖五帝”,破天荒的创造出“皇帝”一词,作为华夏君主的正式称号起,之后的历代王朝都沿用了这一称谓。
在中国历史上,父亲和儿子都是皇帝,而自己夹在中间却不是皇帝的人,颇多。那么,峰子哥给大家说说几个比较有名的。(欢迎关注头条号:峰子奇观)
醇亲王·奕譞,道光帝第七子,儿子是光绪帝·载湉。父亲和儿子都是皇帝,而自己却不是皇帝,但他是晚清政治家,光绪初年军机处的实际控制者。
醇亲王·奕譞(老照片)
历史上符合题主问题的人有不少,大致就是分为三种;
某就补充两个其他答主比较忽略的人吧。
萧统是梁武帝萧衍的长子,虽然没有在政坛上留下什么光辉业绩,但是在文坛上却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的名字和《文选》联系在一起流传后世,令人敬仰。
萧统从小就聪明伶俐,三岁读孝经论语,五岁就读遍五经,长大后的萧统更是过目不忘,文思泉涌。又受父亲的影响,遍读佛经,还聚集名僧研究经典。
萧统对文学的贡献没有随着他的死人湮没无闻,他以太子的身份招揽贤士编篡《文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到了唐代,《文选》成为参加进士科举考试必读书目,后世人为了研究他还被成为选学,就像红楼梦的红学一样。
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朱元璋就在建国的洪武元年就册封爱子为皇太子,开始接受严格的***教育,朱元璋委任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人兼任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并且选择有德行的人充当太子的宾客和太子谕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