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冰心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一颗怎样的心?
我是文子心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取自于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一首送别诗。
是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他的朋友辛渐去洛阳的作品。原诗为两首,这是其一。
该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从“寒雨连江夜入吴”这句诗看来,王昌龄可能是从江宁连夜冒雨赶到润州为朋友践行。
这里没有豪华的宴会,只有朋友间临别的情感。
此诗句出自唐•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之中,诗有四句: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意是:连夜而来的一场寒雨飘洒在吴地山水之间,天一亮就要送你走,面对楚山有一种离愁孤别的心酸。你呀!到了洛阳后,如果亲友问到我,你就说,我还是冰心玉壶,不改当初。
玉壶,除了是酒壶的美称之外,实则还有许多比喻引申的含义,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意象。
所谓“洁白如玉”,玉壶晶莹剔透的特质,让历代诗人愿用它来比喻皎洁的月色或清澈透明的风光物色。如唐代的朱华的《海上升明月》有言:“皎皎中秋月,团团海上升。影开金镜满,轮抱一壶清”。作者借助生活中的日常事物来比喻月色,让读者更为切实地感受到那一轮明月,仿佛月光也洒在了你我的身上一样。
还有一首《日暮山河清》描写道:“天高爽气晶,驰景忽西倾,山列千重静,河流一代明。想同金镜澈,宁让玉壸清”。全诗以玉壶收笔,将澄澈的风景汇聚于心,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当然,最为常用的玉壶意象主要是将其与人的品行、清白高洁相比。
早在南朝•宋,鲍照便有一首《代白头吟》写正直清白之人反遭猜忌和中伤,诗的开篇即说:“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以琴弦喻人之正直,以玉壶喻人之清白。后世受此影响逐渐出现用法,骆宾王的《别李桥得胜学》:“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面对即将分别的友人,诗人无以为赠,唯有一片高洁的心性与真情。王昌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真正将玉壶与高洁捆绑在一起:“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直指人心的诗句,不仅让其流传至今,家喻户晓。更是得到了众多
诗人的广泛认同,在作品中反复效仿。杜甫有《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研寒金井水,檐动玉壶冰”;元稹有《谕宝二首》:“冰置白玉壶,始见清皎洁”;杨***还有《醉桃源》:“十年依旧破衫青,空书制敕绫。但知似玉壶冰,朱衣休涕零”。
结语
读到这里,等再次谈及“玉壶”,会不会立刻联想到人的高洁品行呢?让一把小小玉壶的背后蕴含了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一切皆因那份无暇与澄澈。
解题至此。
记着关注“百味写春秋”哟 谢谢!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唐代王昌龄的一首诗《芙蓉楼送辛渐》。这是一首送别诗,大约作于***二十八年,王昌龄被贬谪为江宁丞这段时间。辛渐是他的朋友,王昌龄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全诗充满感情,将情蕴景中,着重抒发其身世落拓之感和身处逆境但决不同流合污的不屈不挠、不卑不亢的可贵品格。诗中那苍茫的江雨、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古人都曾以"清如玉壶冰"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报平安,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在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相互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莹剔透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一片深情。
序篇——【一片冰心在玉壶,万种风情在诗篇】
谨以此句作为标题来回答题主的问题。后半句“万种风情在诗篇”为我乱对,意在表达:“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意蕴深沉,作者把自己的万种情思,都融入在这一句里,始终不肯挑明自己的内心情感,留给后人无穷的思索和回味。
“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王昌龄《芙蓉路送辛渐》,这是由两首诗歌组成的组诗,原文如下:
其一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我们先来欣赏王昌龄的《 芙蓉楼送辛渐》,再来慢慢体会“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美妙意境,相信会带给你美好的心情。
【原文】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简介》
如何评价唐代七绝压卷之作——王昌龄的《出塞》?
王昌龄的边塞诗闻名遐迩,尤其是七绝。
《出塞》有两首,今选其—赏析之。全诗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阳山。这是—首乐府诗,是要入谱传唱的。唐代教坊歌此诗颇有记载,甚至还流传着三王斗诗的故事。
此诗语言浅白,无须过多解释。倒是首句耐人寻味:明月.关两词是乐府常用词,屡见不鲜。然而独王昌龄在其间加上了秦.汉二个时间限定词,从千年前.万里外下笔。这就使读者将明月下的边关与秦时筑关.汉时守关之战自然的联系起来。这样,接下来的万里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人,而是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共同的悲剧。希望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就成了他们共同的愿望。可见秦.汉二字之妙用,两个平凡的字.—句看似平凡的句子,却形成了高皍的声调.雄浑的气势,七字而统摄全篇,成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出塞》之美,就在于诗人把似乎最平凡的字用在了最贴切的地方。这—点是最值得我们深研学习的。
王昌龄,唐代诗人。其诗多写边塞军旅生活,也有宫怨、闺怨、送别之作,于七绝用力最专,常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精致,意味浑厚深长,风格雄浑豪迈,微婉多讽,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号称“七绝圣手”。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一首,有人推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原诗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反映了边疆战士保卫祖国的爱国精神,盼望有英勇的将帅统率他们保卫国家。出塞,是古乐府曲名,内容大多是反映边塞生活的。
这首诗,语言精练,充分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秦、汉、关、月,这四个字是互文见义,交叉使用的,不能理解为明月只是秦时才有,关塞也只有汉时修筑。第一句十分生动地描绘了边塞月夜的景色。第二句,高度概括了连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极大痛苦。三、四句,写出了诗的主题,如果朝廷任用有勇、有谋的将军,带领战士英勇作战,胡人骑兵哪敢轻举妄动。
这是一首有名的边塞诗。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诗以七绝见长,其作品《出塞(其一)》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豪迈俊逸,慷慨激昂,气势磅礴,格调雄浑,风骨凛然,被世人称作为边塞诗中的极品。
首次把王昌龄的《出塞(其一)》推上唐诗七绝“压卷之作”位子上的,是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从而引发明代“七绝压卷”之争论,后七子另一位领袖王世贞认可赞成李攀龙的说法。《唐诗绝句类选》将这首诗推为唐诗第一。但也有不少评论家反驳此观点,如明代胡震亨等批评此诗起调高后劲不足。理由:绝句贵在含蓄,贵在百转千回,贵在余味悠长,而此诗有浅露直白之嫌。这种说法也有点道理。
我个人认为此诗气韵生动,意态雄健,正因为如此,它才成为了明代后七子心中的七绝压卷之作。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起句震撼人心,七个字勾勒出一幅苍凉雄壮的画面,一轮明月孤寂地照亮荒芜的关塞。“万里长征人未还”,意绪转悲,辽阔深沉的时空意识和生命意识在寂寥冷僻的背景中升腾而起,隐隐透出征人镇守边疆渴望回家的哀伤,这哀怨是千千万万个背井离乡抵死未归的戍卒凝成的血泪。“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深谙绝句起承转合之法,笔锋急转,由写客观事物转向评论,语气与情绪产生波动变化,由前两句隐含的哀怨转为卓然奋起,大开大合,抒情与议论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良将的向往和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同时暗讽了朝廷用人不当和边将的***无能。虽有直白之嫌,但仍不失豪迈俊逸,慷慨激昂,意境深远,被明代后七子评为唐诗七绝压卷之作当之无愧。
附原作: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690--756年),字:少伯,山西太原人。别名:王少伯、王龙标、王江宁。唐朝著名的诗人,尤其以边塞诗著名。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等交厚。以七绝诗见长,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美誉。在安史之乱中被刺史闾丘晓所害。现存诗词一百七十余首。代表作《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长信宫词》等。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反映了边关将士的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情。盼望有英勇的将帅统领,保卫国家。《出塞》也是古乐府曲名,内容大多数是反映边塞的生活。
这首诗,语言精练,意味渾厚。充分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秦、汉、关、月这四个字互文见义,交叉使用。不能理解明月只有秦时才有,关塞是汉时修筑的。诗词中的第一句生动地描写了边塞月夜景色,第二句高度的概括了连年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生活。诗中的第三、四句书写了诗词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心中所感,如果朝廷任用有永有谋的将军,带领将士英勇作战,边塞的胡人哪敢轻举妄动。
这是一首边塞诗。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这首歌与《边塞》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昌龄(698~756) 字少伯。太原(今山西)人。唐代诗人。年青时期曾多次出入边塞,其诗作多是描写边塞生活,反映边关将士英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精神,气势雄伟,格调高昂,或描写军旅生活的`艰难、乡思离愁的悲苦,意境雄浑开阔,情调激越悲凉。因擅写七言绝句且成就最高,故后世誉为"七绝圣手。"
他的《从军行》、《出塞》等等,均为传世之作,为人称道。
《出塞》,是古代一种军歌的题目。塞,是古代边疆上的防守线。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时…~这一句是说:月亮还是秦朝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
但使~只要。龙城~指的是汉朝时防守边疆有名的"飞将军"李广,这里是比喻机智英勇的统帅。
胡~古代汉族人对北方民族的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