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数码科技网

Hi, 请登录

中兴u819怎么样

中兴U819刷机刷到一半时出现5069什么意思?

  错误5069为字库损坏提示。   错误5069发生于线刷时候,是因为刷机操作失误导致字库损坏,无法开机。这种情况称为真砖,既无法通过卡刷恢复,也无法通过线刷救砖。只能通过更换主板来更换字库,别无他法。   附:现在是市面上刷机失败大都是伪砖,可以通过线刷救好。部分黑心手机维修商碰到这种情况均会谎称手机字库损坏,用更换主板来赚取而外利润,需谨慎识别。

唐安史之乱后为什么不除节度使撤藩镇?

因为要引起激变的啊!

如果大家对《康熙大帝》这部电视剧有印象,康熙和孝庄有一段关于撤藩的对话,非常经典。

中兴u819怎么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康熙要撤三藩,孝庄告诉他,到时候不止是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而是会引起全国激变的。

康熙那时候中央力量还很强大,而且又是满汉两拨人,满人肯定不会站在吴三桂那里,但***有的却会站在满人这里。

可安史之乱之后的唐可不是这种情况,本来打败安禄山的也不是靠中央军,而是其他的节度使,如果还要说撤藩,那等于就是逼所有节度使造反。

中兴u819怎么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且唐朝又是个民族开放的时代,谁做皇帝都一样,***并不会完全站在唐这边。

那怎么办呢?看着节度使坐大?等第二个安禄山出来?

也不是,康熙撤三藩的时候,孝庄说上策是逐年削兵,最好等他们都老死。

中兴u819怎么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是唐朝皇帝不想,而是做不到。

安史之乱之前,藩镇势力过于强大,有尾大不掉之势,就已经成为很多人都关注的问题,并且不断上奏朝廷,希望玄宗能够加以注意,及早预防。但玄宗认为,有朔方节度使在,安禄山不至于造反,即便造反,朝廷也可以依靠自己强大的实力完全碾压。结果是安禄山真造反了,朔方军确实也去镇压了,但初期作战不利,朔方军据城自守,不肯出战,玄宗催促出战,结果反而是朔方军被安禄山击败了。

其实朔方军的作战方案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玄宗认为自己被打脸了,面子上挂不住,所以才坚持要求朔方军作为朝廷军队,要以堂堂之阵,正面完全彻底的碾压安禄山,以此来证明他事前的判断是没有问题的,安禄山根本就不足挂齿。这就犯了平叛的大忌。叛军初起时一般都气势甚锐,利在速战,如果朝廷军队只是进行封锁和压迫,但不正面野战,叛军的气势慢慢就衰竭了。

朔方军战败后,玄宗也慌了,就开始准备出逃。然后从各地调集援军,想在洛阳以东组织防御力量,把安禄山阻止在洛阳以东。按照这个方案组织军队之后才发现,虽然朝廷调集的军队数量和规模确实已经很大了,对叛军是有优势的,但战斗力实际上并不如叛军,而且也前线将领下属部队太多,也有可能形成尾大不掉的结果,所以很快朝廷就进行了战区划分,分为不同的规模小一点的藩镇,以此来组织防御体系。

此后,随着战争的进展,朝廷不断调整关东地区的防御体系,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一带划分了很多藩镇,其中一些是安禄山、史思明叛军中又反正投降朝廷的,朝廷也都划分了防区,形成为藩镇,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河北和山东一带的几个藩镇,叛服无常。

朝廷起初试图通过军事行动来消灭这些倔强不服的藩镇,但连续出现了几次派到前线的藩镇军队也跟着一起叛乱的情况,叛乱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扩大了。尤其是在德宗到宪宗的时期,朝廷和藩镇之间进行了长期的拉锯,但朝廷自己掌握的禁军不足以完全压倒藩镇,平叛也只能依赖其它藩镇的军队。朝廷无可奈何,只能承认现实,划分更多的藩镇,缩小每个藩镇的实力,避免单个藩镇势力过大,危及朝廷权威。

朝廷与藩镇之间的这个博弈持续了差不多四五十年,最后形成的均势就是这个。除了宪宗时期朝廷一度处于上风之外,其它时间朝廷拿藩镇都没有太多办法。最典型的则是德宗时期,朝廷调动其它藩镇去围攻公然背叛朝廷的藩镇,结果被派去的藩镇也跟着一起造反了。朝廷从关中调派的泾原兵在路过长安时,因为朝廷赏赐不到位,就发动了叛乱,德宗不得不出逃奉天,这也就是所谓的泾原之乱。

简单说,藩镇是一种有效地驾驭帝国的手段。

譬如我们打游戏,就三国志吧,管理3、5个城的时候挺开心的。之后疆域不断变大,有30座城了,每个城都要自己操作,那实在是太麻烦了!可以怎么办呢?可以把几个城组编起来,建立一个军团,委任一个都督,让电脑来管。这样一来,自己还是只管3、5个主要的城;余下的地方就不用自己操心了。一个军团不够,还可以建立多个军团,每个军团各几个城,有的负责给自己运粮食,有的负责输送兵源,有的负责防御一片区域等等。

唐代的节度使,就是类似游戏里军团的存在。

我们知道,唐朝一开始有很多很多的州,有多少呢?后来甚至超过300个。一开始,这些州就相当于我们游戏里看到的城。每个州都可以单独向中央汇报,中央有指示,也要下达各个州。我们打游戏的时候,十几二十个州就觉得麻烦了,何况是三百个!而且,打游戏的时候,我们点一下鼠标,指令直接就从首都下达到地方了,可是在古代,这些政令都需要通过驿站来传递,效率是非常低了。总之,如果每个州都是中央直辖的,那中央根本忙不过来;全国早就乱成一锅粥了。

那中央可以怎么办呢?

当然是分而治之。这就是行政区划的意义,把不同的州组编起来,形成一个大区,中央只要握住大区的长官,这样效率就高了。当然,这样做有一定的风险。比如,唐玄宗派安禄山一个人负责三个大区,那他一旦造反就麻烦了!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地方长官,管理的地方不能太大,不能帝国最强的兵马都落到他手上。

所以,唐帝国把河北分割成三四个藩镇,每个都不能威胁唐朝统治了,甚至,节度使为了维护自己在本地的统治,还需要依靠中央的权威。再在淮南、江南等地建立一些节度使、观察使,就好比我们在游戏里建了几个军团,让他们负责给主城运钱运粮——反正那里的部队战斗力也不是很强。粮食运到主城以后,主城用來干什么呢?河东、西北还有一些军团,这里负责出兵的,但是这里经济相对落后一点,正好把东南运来的钱粮补上去。这些军团收了你提供的钱粮,自然更加愿意为你出力啦~

总之,帝国就运转起来啦!

当然,这些也只是简而言之,如果你真的想知道藩镇制度为什么这么有效,可以找一本《危机与重构:唐帝国及其地方诸侯》来看~

史家常谓,唐朝之亡,是由于三大问题所引发:藩镇、宦官、朋党。

其实这个观点不是很准确,宦官和朋党且不论,安史之乱后的藩镇并非全部都是和唐朝朝廷***甚至是和朝廷处在完全对立的状态的。

实质上,除了河北地区的幽州、成德、魏博三个节度使和位于山东半岛的淄青节度使(淄青平卢节度使)属于安史集团的残余势力,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其他的藩镇从其设置上看是由朝廷主动设置,从其统辖上看直接归属朝廷统辖——节度使由朝廷任命,其兵权、财权、人事任命权皆属于朝廷。

当然,有通例,也就会有特例,夏绥杨惠琳、西川刘辟、镇海军李琦、昭义卢从史、淮西吴元济都曾经割据一方对抗中央,但是,这些藩镇割据都比较快的被平定,事实上,即使连河北三镇(幽州、成德、魏博)也曾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至少在名义上表示归心唐室。

我想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是一定考虑过废除节度使和撤销藩镇的。问题是当时唐王朝国力上已经元气大伤,废除节度使撤销藩镇必然引发大范围的***反抗和内乱。这是此时的唐王朝不愿意看到也是经受不起的政治军事乱局。其次,当时即使废除节度使撤销藩镇,却没有一种更好的更适合的政治军事治理管理模式去适时替代它,这反而孕育着更大的动荡与风险,那种情况下,并没有足够有利有效的时间让你进行“摸着石头过河”式的军政大变革的,因为稍有不慎,国家就会瞬间分崩离析。所以,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没有及时废除节度使撤销藩镇也是有自己难言的苦衷的,此时的唐王朝内心世界并不糊涂。就聊这么多,一家之言,如有欠妥之处,还望指正,谢谢邀约。如果喜欢,欢迎阅读关注点赞评论讨论转发,谢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