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明清三代,如果要选出三位宰相,哪些人会入选?
要说元明清比较著名的宰相,我认为有以下几人,辅佐天骄北国卧龙——元代名相耶律楚材(1190~1244)
元代著名政治家,三朝重臣。字晋卿,号湛然居士。
契丹族。辽皇族子孙。世居金中都(今北京),博览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金宣宗时,任左右司员外郎。1215年降蒙古,随成吉思汗西征,占卜星象及行医。拖雷监国和窝阔台即位后,日益受重用。1218年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从军参政,官至中书令(宰相)。1231年,任掌汉文字的必赤长(***称中书令或中书侍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有利于中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元朝还有两位我认为也很厉害的宰相,刘秉忠、脱脱这两位。
帝王之师救时宰相——明朝名相张居正(1525-1582)
明朝名相,字叔大,号太岳,谥号“文忠”,生于江陵草市,死后遗体隆重葬在江陵城东门外,世人称他为“张江陵”。
他在为官期间,大胆地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改革,使国家安定,经济发展,一时出现清明富强的景象。
四大举措:(一)精简机构,裁汰冗员。当时行政机构雍肿,人浮于事。张居正把能合并的都合并了。(二)严肃法纪、信赏必罚。张居正认为“赏罚功罪,须至公至平,人心乃服,人心服,而后可责其用命。”(三)蠲免积负,减轻人民负担。(四)重视人才,知人善任。他曾上书神宗说:“今后用人,但问功能,不可拘资格。
文胆武略官场楷模——清代名相曾国藩(1811~1872)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清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乡)人。
元代就不说了,毕竟不是***主体的王朝。从明清两代来看,真正堪称治国良相的有以下三人:
姚广孝。虽然他的正式身份是个僧人,却干的是军师+宰相的活。
张居正。这个不用多说了。
李鸿章。不要以为他只会签不平等条约。
严格意义上,从明朝之后就没有宰相了,因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把权力分配到六部和内阁身上,清朝延续明朝旧制度,所以说自秦以后的宰相制度在明清没有。但是这三朝能者甚多,如果非要选三位能者任宰相之职的话,我认为:
1.元朝最有能力的宰相非史天泽莫属。
史天泽能文善武,元太祖八年时候接替他的哥哥任元帅一职位,元朝为马背上的民族,尚武之风,史天泽任元帅之时,屡立奇功,他以及他的家族为巩固和发展蒙古族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重臣。他出将入相五十载,被人比作郭子仪,曹彬,可见其出色的能力。
2.明朝的“宰相之杰”张居正。
明朝到了嘉靖年间,已经千疮百孔,百病丛生,严嵩父子趁机作乱,平民出身的张居正这时候站了出来,实行“一条鞭法”,一心要把改革搞到底,大胆用将,戚继光就是张居正任用的,就这样在张居正的改革下,明朝从颓败的局面一路走到了生机勃勃,使明朝的政治经济都得以恢复,硬是将大明的统治硬生生从中国历史上延长了几十年。
3.清廷三朝老臣张廷玉
张廷玉一开始只是一个小官,后来接替父亲的管制做到了礼部尚书,他的父亲是雍正皇帝的老师,所以得到了雍正皇帝的重视,雍正登基后,张延玉依然尽心为雍正出谋划策,为了加强君权,张延玉还建议设立军机处,并给军机处建立了政治制度,经常给雍正提出一针见血的问题,对雍正有很大的帮助,雍正去世后,乾隆登基,张延玉就是雍正留给儿子辅佐的大臣,还当初雍正还说尽心辅佐新帝,以后赏赐他配享太庙。太庙是摆放皇帝的灵位的地方,可见其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