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J20是隐身版现代电子化的J10,对吗?
首先说结论:不是
主要是因为设计目标不一样。歼二十作为中国第一种五代机,要求要能够追赶上世界主流五代机,也就是F-22的水平。这就要求歼二十在设计时要求要能够达到作为五代机标志的“4S”标准,即超机动性、超音速巡航、隐身和超视距攻击。为了达到要求歼二十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比如机头结构***用更大的尺寸用于容纳更多T/R组件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鸭翼和边条翼的组合让歼二十拥有了接近50的瞬间盘旋速率同时又能兼顾不差的稳定盘旋速率,拥有超大的弹仓用于容纳射程更远的霹雳15中程空空导弹和威力更大的对地攻击***,还有在设计之初就预留空位的EOTS系统接口,这为歼二十跨越为五代机做了基本的保证。
而对歼十的要求则完全不同。在设计时由于已经开始引进苏27,而且已经有了进行国产化的准备工作,所以当初并没有要求歼十要撑起中国国土防空的战线,只是要争取做出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战斗机。所以最开始歼十并不是那种能够代表尖端战斗力的战斗机。由于当时中国工业水平的限制,歼十在设计上充满了无奈、极端和遗憾,各项数据也都与其他国家的先进战斗机有着一定的差距。当年能量空战理论大行其道,大量战斗机都更加注重稳定盘旋速率这一指标,而歼十最擅长的指标是瞬间盘旋速率,也就是一定程度上衡量格斗能力的数据。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空军只能通过技术上更加容易实现的格斗而不是作战交换比更高的能量空战理论进行作战,和现在的歼二十的问鼎有着天壤之别,无数的心酸被凝结在了纤细的机体中,更别提成为世界为数不多的顶尖战斗机了。可以说,歼十天生就和歼二十有着天壤之别。
所以,现在我们看歼十的大量改进、战斗力猛增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当初我们的航空工业有着多么大的差距。
原创不易,求各位老爷点波关注QAQ
这要看说话的人的动机。如果他说这话是用来贬低J-20,那么很显然是没脑子的说法。
但是如果是形容J-10和J-20的发展关系,那么这个说法是非常合适的。毕竟,没有J-10的实践基础,又会有J-20吗?
要知道一点啊,611所搞的飞机,在发展上的继承性真的很大,基本就是认定要往死里钻鸭翼。
这是1969年提出的701运输机-延安号,可以看作是611所开始对鸭翼布局进行研究的标志。
在当时管鸭翼叫抬式布局。因为当时国内做飞机只能做静稳定的,而静稳定鸭翼布局飞机,其鸭翼提供正升力,相当于把机头往上抬,而不是像常规布局那样尾翼把***往下压。
但是放在今天,抬式布局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ZM-01,国内对鸭翼布局探索的产物,是一架航模。
ZM-02,也是鸭翼。
其实歼20是以歼1O为蓝本,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改进,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五代机,可以说,没有当初歼10的自主研发,就没有歼20的现在。歼20隐身,大航程,大载弹量,加装相控阵雷达和合成孔径雷达,研发了越肩发射的导弹,反辐射导弹,远程空空导弹,中矩弹和格斗弹,导弹发射的隐闭性优于F22,隐身材料优于F22,加装等离子发生器,研发了智能蒙皮技术,先进航电系统,先进性已远超F22,现在加装国产太行涡扇1OB发动机,是一款货真价实的五代机。
这种说法有失偏颇。
歼20是四代机,歼10是三代机, 从这一点来讲,就表明,歼20与歼10相比,有根本性的代际差距,而不是歼10的改进型。
单纯从外形看。歼20从一开始研制,便突出了隐身性和机动性。而歼10,虽然也是鸭翼布局,但隐身性和超机动性,先天就不行,即便是歼10C也只能说是改善,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
从航电性能看,是先有了歼20电子系统的完全突破,才有了将其移植到歼10上,促成歼10c的诞生,而不是本末倒置。
根本上来讲,歼20做为空军,甚至全国的重点型号,国家会投入巨大支持力度,让其实现全面突破。即使是发动机,也会全力支持涡扇15研发成功,从而带动整个航空工业技术进步。这是歼10所不具备。
谢谢邀请,我是厚石,敬请关注。
也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所有后来发明的战斗机对前面的战斗机自然会有技术传承,更何况是同一家公司设计制造的战斗机。毫无疑问,J20身上能看到一些在J10身上就有的技术特征,比如鸭式布局和蚌式进气口。而且我们也相信,正式由于J10的成功研制和服役,成飞才获得了研制J20的宝贵经验。说不对,是因为每一款新飞机都不止是前一代飞机的简单升级。比方说,洛克希德公司曾经生产了著名的P38闪电战斗力,也生产了F35,为了致敬经典,F35的绰号就是闪电II。那么我们能简单地说F35闪电II是隐身版现代电子化的P38吗?
在目前已有的国产手机中,十年后,还会剩下哪些?
正如雷军在上市前夕的***中所言“小米创办之初就选择了智能手机为方向,无疑是选择了一个地狱难度”。而在如今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格局呈现“T”字型格局的当下,市场***进一步向头部厂商集中,二三线小品牌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对此,不少朋友不禁心生疑问:在目前市面上已经存在的国产手机中,十年之后,还会剩下哪些呢?而在这风云变幻的智能手机市场,无论是在顶级的分析师也不敢给出精准的结论。因而在此,笔者也只就该问题发表一些个人意见。私以为,在目前已有的国产手机中,华为在若干年后还能存在的几率较大,除此之外,小米也能够算上一家。
众所周知,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公开表示,预未来3-5年,华为必定是全球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能存活下来的2-3家手机厂商之一,也是中国市场能活下来的1-2家主流手机厂商之一。而这段话余承东还进行了更新“未来的世界手机厂商将只剩下苹果、三星、华为,并且华为还将是全球第一。”虽然这番话有点目中无人,但是参考华为发展情况余承东吹得牛皮似乎成真的可能性比较高。
首先,在手机出货量方面,华为已经连续4年蝉联国内第一,而最新数据显示,华为手机销量将于今年实现对苹果的赶超。
其次,华为是国内少数几家拥有核心技术的手机厂商。我们知道,在此前举国震惊的“中兴***”之后,华为坚持核心技术自研的行为得到了国人一致赞赏。据第三方统计,仅在过去的2017年,华为就投入了高达近104亿欧元(约合777亿元)的研发资金,位居2017年国内企业研发投入第一。
显然,要销量有销量,要专利有专利,这将是华为在接下来在手机市场耐以生存的两***宝。
之所以将小米认为是未来能够在市场上存活的国产手机品牌之一,是因为小米走的另外一个极端,夸张一点的说就是此前乐视奉行的“生态化反”。
我们知道,小米手机从创办至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性价比。而按照雷军提出的“新物种”“全能型公司”说法,小米手机只是铁人三项中智能硬件的一个环节而已。这意味着,未来小米手机能够存在原因,是因为其依赖小米整个商业模式的存在。
直白地说,以性价比为卖点的小米手机,走的是一条低价硬件占领市场,获取客户,然后将其转为数据,并通过互联网服务进行高利润率的盈利变现。当然,性价比策略同样是小米手机能够继续存活的原因之一。
最后,笔者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见识过太多的王朝起起落落,比如第一步手机的发明者摩托罗拉,却被后来的诺基亚挤下神坛;而不可一世的诺基亚,最终也倒在了苹果iPhone之下…这些案例自然警醒我们,正如历史中那些盛世王朝一样,谁又能千秋万代呢?如果真有这种,想必始皇帝,如今都已是秦XXX世了吧。因此,未来手机市场时继续由现在的华米OV引领***,还是有新的后起之秀,我们也只有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