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数码科技网

Hi, 请登录

三星折叠屏

三星折叠屏惊艳众人,更大更贵就是未来手机的趋势吗?

不能一概而论,各个层次的手机都会有需求的,有人喜欢大屏,有人喜欢小屏。但是趋势依然会是各种高科技的融入,比如ai智能、全面屏、屏下指纹、无线充电等等……初期科技肯定会贵一点,普及后价格也就下来了。

近几年是科技发展的高速时期,而人们也更加注重手机的外形,所以如果手机太大就很不方便拿,也不方便平常的使用;更贵的话也不一定好,平常人都不一定能买起,不能适用于大众

更大更贵不可能是未来,手机终归是手机,它不可能做到iPad大小,那样就失去了手机的意义。三星的这款手机炫技成分比较大。不管怎样的设备,方便,易用才是设计的初衷。买的起的,大小合适,性能强悍的永远不会被淘汰,

三星折叠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更大更贵不一定是未来的趋势,对于目前来说,更大可能是为了产品功能上更加全面以及使产品用途多样化,更贵可能是因为目前的产品成本的变相嫁接,一个产品的价格,其中可能包括了营销和研发等方方面面的成本的总和。

一旦我们的科技水平达到更高的层次,可能就又会回归对小而美的追求,就像科幻电影中的场面一样,一个可以投影的手表包含了所有的科技功能。


更大更贵并不是未来的趋势,近年来手机厂商尽可能的将更大的屏幕融入更小的体积里,目前有着6英寸的手机仅仅只有之前5.5英寸手机的体积大小。

三星折叠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三星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在更小的体积里塞更大的屏幕,提高便携性。如果说它比较大的话,可能它的屏幕在这个体积里算是挺大的,当然对于手机来说贵也是挺贵的。但是我相信如果这个设计得到了量产于普及,那么价格就自然就下来了,希望有厂商将这样的设计卖个4999元,那真的可以体验一下。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谢谢(*°∀°)=3


三星折叠屏一共有几款?

三星正式推出新一代折叠屏手机,一共两款:三星GalaxyZFold35G和三星GalaxyZFlip35G。其中,三星GalaxyZFold35G搭载的7.6英寸沉浸式屏下摄像折叠屏,是三星首次支持SPen大屏书写的可折叠屏幕。而三星GalaxyZFlip5G则***用了轻巧、便携的设计。进一步升级的相机性能,以及更大尺寸的外部屏幕。

三星折叠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星发布首款折叠屏设备Infinity Flex,对此你怎么看?

谢谢悟空邀请。三星发布首款折叠屏设备Infinity Flex的***,我仔细看过了,感觉确实有创新,体现了三星的技术沉淀,但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不少,能否成为大众化产品还是未知数。

***用双屏设计,外侧屏幕有4.58英寸,分辨率840×1960,里面有一块7.3英寸屏幕,分辨率1536×2152;

通过折叠和展开的方式,使Infinity Flex可以在手机和平板电脑形态之间顺滑转换,比较酷炫;

世界首发,吸睛力十足;

极致轻薄是手机的潮流和趋势,Infinity Flex展开时较薄,折叠起来就成砖头,即使以三星的技术实力,能将Infinity Flex做到4mm厚(难度不小的数据),折叠后厚度将在9mm左右,和现有的大多数手机相比,也是不折不扣的砖头,减弱了科技感。具体可以见下图:

厚度问题只能算瑕疵,能否让用户心甘情愿埋单才是真挑战。现在大屏手机的尺寸普遍不小,iPhone xs max的屏幕尺寸为6.5英寸,三星自家的Note 9屏幕尺寸也达到6.4英寸。

Infinity Flex展开后屏幕尺寸为7.3英寸,尽管长宽比不到2:1,可视面积大于传统大屏手机,但很难说服用户放弃传统大屏手机,转投Infinity Flex麾下。毕竟Infinity Flex能完成的,传统大屏手机也完成的不差。

更大的压力则来自于国产手机。国产厂商柔宇已经早于三星发布折叠手机Royole Flexpai,华为也宣布要推出折叠屏手机,按国产手机性价比横扫市场的作风,Infinity Flex要与之抗衡,血拼性价比显然不合适,走高端路线,三星又必须拿出杀手级的硬件和应用才行。

大家觉得三星折叠屏更好,还是华为折叠屏更好?如果资金充足的话你会选什么?

我虽然没有亲手体验到这两种手机的使用,但从媒体公布的产品细节看,还是认为华为的方案好一些。

首先从折叠屏最大的悬疑-屏幕的耐用度考虑,华为的是外折叠,三星的是内折叠,在柔性屏折叠曲率半径上,同样的机体厚度条件下,华为的曲率半径要大一些;再有,柔性屏的基板有机薄膜,下面是透明导电层和有机发光物质,再下面保护有机薄膜,这是最基本的三明治式夹层结构,当只有柔性屏自己时,在中间层很薄的条件下弯曲时,可以认为是不被拉伸也不被压缩的,这是柔性屏能弯曲工作的理论基础。但在实用时,为了保护屏幕表面不被划伤,往往还需要再贴上一层更硬一些的保护膜。

问题就出在这层保护膜上,由于它更硬一些,是必在内弯曲时相对弹性较小而不容易被压缩,那么柔性屏肯定会被拉伸,同时三明治的中间层也不再是中间层,而是变成了被拉伸层!但华为的外折叠就不同了,变成了被压缩层,而且由于曲率大一些,压缩率要相对小一些。仅从这一点来看,华为方案的折叠屏寿命会长一些。

如果从折叠状态屏幕的保护考虑,内折叠肯定要更胜一筹,但三星的方案在于过于考虑了这一点,而把保护膜造成的影响考虑的不太周到,同时屏幕的右上角的摄像头也显得没有必要,因为要***的话,独立的副外屏已经可以配合主摄像头完成***,所以功能逻辑上推敲的显然不太完美。

还有那个铰链,闭合后,不能做到两个面平行,铰链那部分会高出一些,抗压能力存疑。

所以三星的内折叠方案有诸多的不完善和经不起推敲的地方,我不看好。

华为的方案在于巧妙的规避了曲率半径问题,使屏幕尽量减小由于曲率问题影响寿命,同时外面再加一层保护膜也问题不大,毕竟显示层抗压缩能力优于抗拉伸,而且一块屏解决问题肯定比多一块副屏成本要低。唯一需要担心的是闭合状态屏幕都在外面,屏幕是不是能够经得起意外的凸起物冲击而不造成显示层物理损坏。不过这个问题好像可以通过保护壳的优秀设计把影响降低。

两种折叠屏手机其他的功能特点都不是主要的,究竟谁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成为未来的主流方案,让我们拭目以待。

目前三星已经量产,并已经看到实际的产品,大家也可以通过很多测试***,目前进度来说三星的Galaxy Fold要超越华为折叠屏手机,并且实用性上也要胜华为折叠屏手机一筹,原因下:

1、三星折叠屏手机是内折,华为的是外折。三星的屏幕是两屏,华为的只能算一屏,意味着三星的产品可以体验到更多的形态,华为的产品只是一个整品。意味着当我们不需要使用大屏的时候,三星的产品还有一个小窗口可以方便我们查阅信息或者回复信息。

2、内折的手机屏,意味着本身就有天然的保护,手机合起来的时候,展露出来是金属的外面,这样对手机的保护性要大一点,而华为的产品一直能使用就是那张大屏,展露出来的是那块整屏,我们需要考虑磨损、掉落等情况,那么显然三星的产品是不是保护性要比华为的大一点;

3、目前折叠屏手机还有一个大的难点就是***适配的问题,目前三星的手机***取更为使用的比例,意味着适配起来更容易。

以上,只是列出三点,还有其他的对比就不一一列出。那么关于折叠屏是不是购买呢?不考虑费用问题,我可能会选择三星的折叠屏手机。但如果自己购买,目前可能不会考虑购买任何折叠屏手机,原因之前也说过,今天补充下:

1、大屏手机目前的手机完全没有键盘输入的问题,那么大的屏幕,输出会是大问题,目前最好的解决方式其实搭配手写笔,我还是难以理解三星为什么不直接加上spen,本身是成熟的技术;

2、目前的第一代产品带有很强的试验性,是提升品牌形象一个重要的策略,在手机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谁家有话题意味着获得关注度就越高,所以第一代产皮带有很强的试验性;

3、其实无论是三星的产品还是华为的方案(包括小米的方案),我们看起来还不是很适应,原因在于无论是三星的内折屏还是华为的外折屏,都与目前的手机形态并没有太大的进步,还是相对熟悉的手机形态(这次折叠屏出现的原因更多是供应链的一次技术展示);

在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华为和三星都展示了手机的另一种形态~折叠屏手机,两者分别是三星的Galaxy Fold和来自华为的Mate X,目前两款折叠屏手机都没有在国内上市,我们只能从网络流传的信息来看一下两者的区别。

三星折叠屏和华为折叠屏哪个好?


一、折叠方案。
三星和华为的折叠屏手机主要区别就是***用了不同的折叠方案,三星Galaxy Fold***用的是屏幕内折方案,拥有天然的屏幕保护属性,而华为则是外折方案,屏幕外翻让人担心屏幕是否耐磨和耐摔,从这一点来看,还是以三星的内折方案最容易让人接受。


二、屏幕材质。
三星Galaxy Fold折叠屏使用自家生产的Super AMOLED柔性屏幕,而华为Mate X则是***用国产京东方生产的柔性OLED屏,从屏幕材质上来看,三星的OLED屏是全球最顶级的,京东方与之相比还是存在着差距。


三、屏幕大小。
三星Galaxy Fold展开之后可以得到一张7.3英寸的大屏,并且在外部还有一块4.6英寸小屏用来显示,这样在折叠后就相当于一个小屏手机,但拥有较大的刘海和下巴。而华为Mate X展开之后则拥有8.7英寸的大屏,折叠后正面屏幕尺寸为6.4英寸,和目前主流全面屏手机一样,应用软件无需重新适配。

对于哪种折叠屏手机较好,目前在网络上也是各执一词,不过个人认为,不管哪种折叠屏最终都需要经过消费者来体验审核,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的肯定是最优的,在这一方面,小编倾向于三星。但如果说到购买的话,小编对两款手机都不会选择,因为这只是试水产品,安卓平板已经发展了这么多年,都没有多少适配的应用,折叠手机的屏幕比例奇葩,生态应用更是少的可怜,所以还是等着大规模普及之后在入手吧。

相关推荐